夫妻接力扶貧棒,“錫”心相印傳美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边@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國發出的號召。在江蘇省無錫市對口支援青海省海東市的脫貧攻堅戰斗中,有多少援青幫扶的專技人才用真情書寫出愛心的詩篇,用奉獻烙印下感人的故事。無錫市錫山區安鎮街道農管辦范毅和無錫市查橋實驗小學教師倪丹,這一對夫妻就與海東市的貧困縣—化隆結下了很深厚的情緣。
援青支農是責任,全心投入送曙光
2019年6月,范毅作為第二批援青人才來到化隆縣參與對口農業幫扶。根據東西部協作工作需要,他從化隆農科局抽調到了縣東西部扶貧協作辦,主要是協助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各項工作,保障錫山—化隆兩地交流活動。這一年他充分發揮農技人員的吃苦精神,足跡踏遍了化隆縣2740平方公里,大小17個鄉鎮。工作中,他充滿必勝信心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事業上,不僅以聯絡員、宣傳員的身份促成了一些愛心善舉,還多次上山下鄉幫民富、解民憂、暖民心;在消費扶貧項目上,他積極主動對接,在兩地之間起到橋梁助力作用,真正用心用情用力詮釋著自己作為一名扶貧人員的情懷。生活上,他與同事援友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收到了化隆百姓的感謝。
夫妻接力見真情,青春光華齊綻放
當初丈夫來到化隆扶貧,在倪丹的心中就掀起不小的波瀾。在帶著孩子探親過程中參觀了二塘鄉香里胡拉教學點,她被大山深處孩子們滿滿的求知欲以及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態度所感染,通過交談了解到化隆縣極度缺乏主課老師,這讓她更加堅定了支教的決心。當看到教育局扶貧支教文件通知后 , 她便馬上請纓奔赴扶貧支教前線。倪丹表示,“支教不是黨和政府的任務,更是自我提升的需要,我們做人不但要有個人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更要有社會責任感,個人雖然勢單力薄,但也要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020年9月,倪丹接過了丈夫的扶貧棒,跨越2138公里,成為了化隆縣思源實驗學校的一名扶貧支教教師, 夫妻倆完成無縫對接。在化隆支教三個月多月的時間里,倪丹打造東西部協作“精品課堂”,下鄉送教,融入當地“引思導學”的教學模式,讓東西教學碰撞耀眼的火花。同時她和團隊一起走訪二塘鄉紅牙合村貧困家庭,送溫暖,獻愛心,幫助化隆小學教師圓滿完成了開展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的任務。她們還借力后方學校,號召捐圖書,贈物資,延續錫馨書齋這一傳統項目,她們的行動雖然微小的,但是卻為化隆播撒下了希望的火種,匯聚了巨大的力量。
從城市到農村,從扶貧到支教,在青海省海東市,范毅和倪丹夫妻二人接力扎根基層,變身“扶貧伉儷”,砥礪奮戰扶貧支教第一線。
在海東化隆的脫貧攻堅及支教工作中,范毅和倪丹在“修剪+播種”“扶貧+扶智”上雙向用力,以釘釘子的精神走在扶貧支教的道路上,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光與熱。正是有像他們這樣一群心系群眾、扎根基層的扶貧支教先鋒,才使得一戶又一戶的村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一村又一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更給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帶來希望的曙光。他們風雨無阻地站在扶貧支教事業的第一線,保證了脫貧攻堅戰的捷報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