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智更扶志
江南影視藝術學院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
扶貧扶智更扶志
——江南影視藝術學院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貧窮一度讓很多孩子遠離夢想,甚至失去求學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以“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為目標,充分發揮民辦教育的靈活機制,依托本校的專業優勢、長三角地區的就業優勢,倡導教育精準扶貧,實施支援西部教育,全面推進資助育人,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實踐和探索,為貧困學子點亮了夢想和希望之燈。
精心組織:依托“一帶一路”支援西部教育
?
2015年以來,學院響應黨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部署,開展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一帶一路戰略下東西部高職院校人才合作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在國家民委、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民政廳以及云貴川等西部地區相關省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采用政企校聯手的模式,招收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和貧困生免費入學,單獨組班,定向培養,實現教育精準扶貧,以支持西部地區的教育發展。學院按照每年學費收入5%的標準即每年300多萬元來確定扶持標準,專用于教育扶貧支出,包括用于貧困生的全部學費(每生每年15000元)減免和其他獎助學經費,特困家庭還可享受交通費和生活費助學待遇。幾年來,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已連續錄取200多名云貴川子弟入學,這些學生來自六盤水、畢節、 遵義、自貢、眉山、安寧等不同地區的壯、白、彝、侗、布依、苗、滿、仡佬、土家族等十多個民族,分別學習聲樂、舞蹈、器樂等專業。15級音樂表演班的學生吳明龍,來自貴陽的貧困縣龍里,苗族人,在他四歲時父親去世,高考期間母親也因病去世,他和姐姐相依為命,單靠低保和孤兒證明獲得每月一千多元的生活費,上大學遙不可及。江影的免費扶貧政策,讓他走出大山來到東部繁華都市,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江影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以“民族交融”為教育扶貧的立足點,成立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研究基地,不僅為扶貧對象提供免費幫困等服務,更注重把扶貧對象的教育培養與地區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學院牽頭建立東西部藝術教育聯合專委會,現已成功舉辦4屆年會和多次研討會,聯手東西部藝術院校和企業,將東部的人才資源與西部的自然人文資源銜接起來,建立起東西部藝術教育相互支援、共同發展的機制,合作開發扶貧地區和項目。如面向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共建影視產業發展合作模式,在無錫創作演出大型多維映像舞臺劇《太湖傳奇》的經驗基礎上,與云南紅河、重慶黔江分別合作編創拍攝《紅河傳奇》、《武陵山傳奇》,促進產學研成果轉化落地,使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真正獲得了扶貧、扶智的幫助。去年底,學院還加入全國職業院校精準扶貧協作聯盟成為會員單位,提高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貢獻度。
江影的東西部教育精準扶貧,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多家媒體報道?!度罕姟冯s志專門刊載了院長楊力《民辦院校教育扶貧新探索》一文,中國教育電視臺報道《教育精準扶貧:助力西部少數民族學生放飛成才夢》,該視頻新聞獲無錫教育新聞獎。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丁文樓曾評價說:江南影視學院的教育精準扶貧起點高、立意深、措施實,為支援西部民族教育做出了貢獻。
精準施策:多措并舉開展資助育人工作
?
資助育人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扶困、扶智和扶志三合一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江影全面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建立健全獎、助、貸、勤、免、補多位一體資助育人體系,致力于“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資助育人工作機制,從經濟資助、學業輔導、心理幫扶、就業指導等方面多管齊下,不斷創新的資助育人途徑和方式,以實際行動溫暖著每個寒門學子。
注重學習幫扶,解學業不精之困。?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存在的基礎知識薄弱、心理負擔重等情況,建立“全面指導、全程跟進”的學業幫扶機制,實施“一對一”及“一對多”學業特殊輔導模式。為了讓貧困生學到真本領,學院利用學院和社會資源組建名師工作室,有重點地選擇有天賦的貧困生與名師結對子,強化能力培養。如學院特聘的紫砂工藝師蔣耀洲先生,長期為特困生無償培訓紫砂設計和制作技術,使一批批特困生能擁有一技之長;特聘教授、東方演藝集團一級演員范曉霞,與18名學生結對子一對一培養,與特困生建立師徒關系??箵粜鹿诜窝滓咔槠陂g,學生停課不停學,組織及時了解排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線上教育所遇到的難題,積極幫扶予以解決,實現線上教學的全覆蓋和高質量,確保每個學生不因“貧困”而影響學習。
?注重能力培養,鋪人生出彩之路。學院遵循“品質+能力”的育人宗旨,強化對貧困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教導不但會做人還會做事。定期組織貧困學子走進合作企業參觀和實訓,促使其提前適應企業文化和企業崗位。聯手企業開展全方位的項目訓練,實施個性化教學,在項目實踐中強化能力培養。太湖傳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是為了讓表演專業學生提前走上舞臺而成立的,其創編的教學劇目大型多維映像舞臺劇《太湖傳奇》,貧困學生優先成為簽約演員,并由學院發放獎學金、公司發放演出補貼。其中參演學生黃晉祺,無錫日報以“17歲男孩在錫踏上演員成長路”為題進行整版報道。同時,還以成長成才為導向,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以及發展意愿,積極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加入各級學生組織或社團鍛煉本領,在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增長才干,提升能力。我校15級音樂表演貧姜橋平來自貴州貧困山區,他組建的社團“民族文藝社”深受歡迎,被評為無錫市十佳社團。學校開設的ART小鎮創業街,為貧困學子提供創業就業機會,培養其自主能力、抗壓能力、語言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賺取收入,豐衣足食,成就每一個貧困孩子人生出彩之路。
注重服務細節,揚心理健康之帆。學院在貧困學生的招生錄取中,嚴格審核貧困家庭學生信息,精準掌握扶貧對象的類型、致貧原因,強化扶貧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特惠待遇。但在入學后的學習生活里,卻淡化貧困意識障礙,讓貧困學生有尊嚴地接受資助,增強更多的信心和決心。通過開展心理工作室談心談話,舒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壓力,積極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其構建自信、積極、陽光的心態,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如舉辦為貧困學生過中秋等大型活動,在大學生實習基地花園一號設宴招待貧困學生,師生共同舉行才藝表演等,與貧困學生建立民族一家親的氛圍。每年組織開展的“十佳歌手大獎賽”、“校園文化藝術節”、“辯論賽”等各種形式的賽事活動,都有意識地鼓勵貧困學生參加,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一位剛入學的學生第一次參加比賽就獲得了三等獎的榮譽,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來自云貴川的少數民族學生自主排練民族特色《竹竿舞》,學院得知消息后,立刻為他們報銷了所有的服裝和道具費用,支持學生展示自己的才干,以保護和鼓勵他們的專業熱情。努力讓貧困學生學得快樂、學有所獲,力爭成為社會棟梁之才。
注重品格健全,鑄向上向善之魂。學院關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精神扶貧,堅持立德樹人,達到扶貧與扶智、扶貧與扶志的結合。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貫穿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將資助和育人有機融合起來,落實到人才培養這個核心任務上。不斷創新活動載體,開展“自強之星”風采征集、“誠信資助”征文比賽、“勵志露天電影展“、“優秀畢業生回母?!?、“太湖傳奇獎學金表彰大會”等活動,打造以“勵志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服務”為目標的資助育人品牌活動。激發強大的內生動力,喚起貧困學生自我脫貧的斗志和決心。深挖一批勵志典型,發揮榜樣力量,營造自強不息、樂觀進取的濃厚氛圍,增強學生誠信觀念,深化感恩教育,依托重大節日開展安老、扶幼、助學、濟困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將感恩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促使其回饋社會,報效國家和人民,組建的“BLUE LOVE”志愿者團隊曾獲得江蘇省優秀志愿者服務組織。在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學上的前提下,多形式培養受助學生愛國情懷、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引導受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成長成才,提升資助育人實效。
精確發力:政企校聯動搭臺全社會扶貧
?
為了將教育扶貧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變“獨角戲”為“大合唱”,學院聯手企業、高校、行業,建立了一個校校、校企聯動的扶貧大舞臺,協同合作,有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反饋”的良性循環,聚力全社會教育扶貧工作。成立教育扶貧聯誼會,邀請東西部高校、中學、企業在國家和地方民委、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合作開發扶貧地區和項目;積極聯系合作企業,與美國龍族集團和嘉興市鐵電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企業圓夢基金會,學院與企業聯手出資出人出力,共同制定教育扶貧方案,承接教育扶貧任務;拓寬資助資金來源,倡導社會各界人士和組織機構捐資助學,如民進常州市委會經濟科技總支部委員會副主委周曄帶領會員進校開展“播撒愛心,真情慰問”為主題的慰問貴州新生公益活動,支助8名貴州學生每人每年3600,愛心企業保食安(無錫)運營中心、無錫美年大健康產品集團來校與30名貧困學生結對子,三年學習期間每年每人支助3000元;建立校內助學平臺,設立圖書館、食堂、樓層長等數十個勤工助學崗位,吸納貧困學生勤工儉學,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獲得獨立自立,讓需要的人都能享有適合的資助,提高了學生自我救助能力。
學院根據學生專業的需要,調動政府和社會資源,搭建創業就業實踐平臺,構筑資助工作合力。先后領銜成立“無錫政行企校文化藝術人才培養聯合體”“市縣傳媒人才培養聯合體”“無錫市傳媒藝術職業教育集團”等協作組織,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教學模擬企業”等創業就業實踐平臺,成立“無錫太湖傳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江影東方演藝無錫有限公司”等教學模擬企業和實體企業,直接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創業的準入平臺。與全省80多家學校和200多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在相互掛職、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同時,校領導、輔導員與建檔立卡學生進行對口幫扶,實施全程就業指導,為貧困生量身打造制作畢業生涯規劃,鋪設綠色就業通道,采用訂單培養、定點培養、定點輸送、新增企業等方法,安置貧困生就業和創業,確保貧困生學業有成、全員就業。據社會調查機構就業白皮書公布的數據,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就業對口率、就業后薪酬回報等指標均列同類院校前列,獲得江蘇省就創業專項考核優秀單位。
?
職業教育就是平民教育,是服務于人人對教育公平的期盼,是幫助著人人實現高質量、最合適的個人就業的教育。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作為一所定位為公益性的民辦職業高校,先后被評定為“全國特色教育示范單位”“江蘇省AAAAA級社會組織”“江蘇省文明單位”等。學院從開辦的第一天起,就確立了公益性的辦學理念,立下了“在對社會的奉獻中體現自身價值”的教職工格言,從法人財產權到學院管理體制,均確保了辦學的公益性原則,還訂立了投資者不取回報的制度。“教育不分姓‘公’姓‘民’,都是為民辦功德”的思想在教職員工中深深扎下了根,也為教育扶貧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學院通過多年不懈努力,在不斷的探索與嘗試中,取得突破,收獲經驗,扶貧工作成績斐然,2019年度貧困受資助面約占學生總數的近20%。貧困生吉淵冰、鄧玉莎,2018年畢業后毅然回到了貴州老家,成為家鄉中小學校的光榮人民教師,讓更多的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家庭經濟困難的2020屆空乘專業畢業生張露,現已被吉祥航空錄取,高薪亮麗的空姐職業引來眾人羨慕。更有很多選擇自主創業的學子,如云南的一名少數民族學生在常州創辦琴行當老板,現事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在江影,由于專業特性強、就業平臺好、發展空間大、薪資回報高,像這樣成功逆襲的寒門貴子可謂數不勝數。
今后,江影將繼續以學生為本,將能力培養和精神提升相結合,豐富教育扶貧和資助育人內涵。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公平均衡發展,讓教育擺脫貧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教育的社會價值,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收官之戰!
?
?
?
(李楠楠)